时间:2025.06.07 来源:【设计艺术学院】 浏览量:次
同学们,新的一周开始啦! 近期校园周边诈骗案件频发,骗子手段不断升级,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快来看看本周的反诈提醒,筑牢安全防线!
(图片来源:智美茶山公众号)
本周典型案例速览
案例一:虚假兼职刷单陷阱
事件:某同学在社交平台看到“轻松刷单,日赚300+”的广告,添加客服后,对方承诺完成任务立即返现。该同学先垫付小额资金完成几单后顺利收到返利,随后客服诱导其进行大额刷单,最终投入5000元后被拉黑,血本无归。
警示:刷单本就违法,任何要求先垫付资金的兼职都是诈骗!别被蝇头小利迷惑,天上不会掉馅饼!
(图片来源:鼓韵萧江公众号)
案例二:冒充老师诈骗学费
事件:某班级群内突然出现“班主任”发布消息,称因系统升级需提前缴纳学费,并发来缴费二维码。部分家长未核实信息就转账,后被真正的班主任证实是诈骗。
警示:涉及钱财交易,务必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老师、学校官方渠道核实,不要轻信群内陌生信息!
(图片来源:鼓韵萧江公众号)
要解决虚假兼职刷单、冒充老师诈骗学费等诈骗问题,需要个人提高防范意识、学校加强宣传教育、社会完善监管打击等多方面协同发力,形成合力:
个人层面:筑牢自我保护防线
1.强化防骗意识:主动学习反诈知识,了解常见诈骗套路,如刷单本身违法且垫付资金后难以追回;涉及钱财交易时,务必保持高度警惕,不轻信“轻松赚大钱”“快速返利”等话术。
2.严格信息保护:不随意向陌生人透露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号、验证码等敏感内容。在社交平台谨慎添加陌生好友,避免泄露过多个人动态。
3.坚持核实求证:收到与学费缴纳、兼职工作相关的信息,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老师、学校官方、正规企业进行多渠道核实,不轻易相信未经证实的通知或承诺。
学校层面:构建校园反诈屏障
1.加强反诈教育:将反诈知识纳入新生入学教育、日常安全教育课程,定期开展讲座、主题班会、反诈知识竞赛等活动,邀请公安民警结合真实案例讲解诈骗手段及应对方法。
2.规范信息发布:建立统一的校园信息发布平台,明确规定学费缴纳、活动通知等重要信息的发布渠道和方式,提醒学生认准官方通知。同时,加强对班级群、社团群的管理,严格审核群成员身份,避免陌生人混入发布诈骗信息。
社会层面:完善综合治理体系
1.加强网络监管:网信、通信等部门加大对社交平台、招聘网站、网络论坛的监管力度,及时清理虚假兼职、诈骗信息,依法处罚违规发布者,提高违法成本。
2.广泛宣传引导:通过电视、广播、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发布反诈公益广告、科普文章、短视频等内容,营造全民反诈的学校氛围,提升学生整体防范意识。
(图片来源:鼓韵萧江公众号)
预防虚假兼职刷单、冒充老师诈骗学费等诈骗问题,可从个人、学校、家庭等多维度加强防范:
个人层面
1.筑牢思想防线:时刻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被“高薪轻松”“快速返利”等虚假兼职话术迷惑;面对涉及学费缴纳的信息,第一时间保持警惕,避免冲动行事。
2.严格信息保护:不随意在陌生网站、社交平台填写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短信验证码等关键信息,防止被不法分子盗用。
3.拒绝可疑兼职:坚决远离任何形式的刷单兼职,刷单不仅是诈骗高发领域,更涉嫌违法。找兼职务必通过学校官方就业平台或正规招聘网站。
4.多重信息核实:收到“老师”发布的学费缴纳通知,立即通过电话、视频或当面等方式与老师、学校教务处、官方通知渠道进行核实,不轻信群聊、短信中的转账要求。
学校层面
1.强化反诈教育:将反诈内容纳入新生入学教育、日常课程,定期开展讲座、播放警示视频、组织反诈知识竞赛,结合真实案例讲解诈骗套路与防范技巧。
2.规范信息发布:统一学费缴纳、活动通知等重要信息的发布渠道,通过学校官网、官方APP或班级公告栏传达,明确告知学生非官方渠道信息不可信。
3.加强平台管理:严格审核校园社群成员身份,清理陌生可疑账号;监控校园论坛、二手交易平台,及时删除虚假兼职、诈骗信息。
家庭层面
1.保持沟通提醒:家长定期与孩子交流,提醒注意防范各类诈骗;主动了解学校收费流程,若孩子收到缴费通知,协助通过学校官方途径核实。
(图片来源:乐清市清江中心卫生院公众号)
预防虚假兼职刷单、冒充老师诈骗学费,需多方协同:个人要增强防骗意识,拒绝可疑兼职,保护信息并核实缴费信息;学校应强化反诈教育,规范信息发布与平台管理;家庭需保持沟通,协助孩子核实缴费等关键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