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6 来源:【设计艺术学院】 浏览量:次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行草书基础与实践》培训在温州理工学院圆满结课
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教师书法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022年11月9日上午,浙江省中小学教师《行草书基础与实践》培训班在温州理工学院2号楼正式开班。
培训由温州理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董舒展老师、温州理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师唐小伟博士共同指导,班主任蔡乐意全程陪伴。
教师授课
此次培训课程的主要目标掌握行草书的基本技法,了解行草书发展的历史和经典书家作品赏析。期间,两位导师耐心示范、悉心指导,手把手传授;学员们用心揣摩、专注练习,整个书法教室充满了浓浓的学习氛围。
唐小伟博士理论授课现场
董舒展副教授现场授课
老师们根据不同书法基础,专门为个别刚接触书法的学员示范讲解,根据不同的基础以及练习中不同的问题做针对教学。学员们日常学习碰到的许多问题,比如核心用笔时如何调锋,起收笔的作用,大草立轴的章法如何安排等等,都一一得到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刷新了原有的认识。
师生现场交流
唐小伟博士现场示范
学生实践
两位导师带领学员感受古典书法作品的气象之美,有的大草气势磅礴、放浪形骸,小手卷又如涓涓细流,缓缓流淌。经典作品的墨色、纸张、装裱、题跋、欣赏方式等各个方面无不是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学员们在领略书写之美,如干枯浓淡,大小的字组形态的对比、节奏变化的同时,还能从物质载体上想见古人,来一场思想上的书法文化之旅。
行草书的字法、字与字之间的变化与关系,需要学员们在学习中不断去观察与摸索,从行草书中去寻找书写的快乐,用笔的高妙精微。
在整个学习中,学员间气氛融洽,在练习中相互探讨、互相学习。学员们也是“藏龙卧虎”,各有看家本领。但是在培训中,都统一回到的原点,回到行草书的基本技巧上来,学员们都说,“夯实了基础,有些原有错误的观点和认识都拨乱反正了”。虽然五天的时间十分短暂,“每次来观念上都有更新,就等着回家练习了”,一位第二次来的老学员说。
学员林晓微老师也是教育岗位上的资深工作者,书法培训甫一结束,当天即发微文,感想颇多,当是此次培训的真实写照,文辞细腻婉转,今全文附录于后:
十月的温州温润依旧,
迷人的茶山桂香弥漫,
怀揣着对书法的向往,
我们不期而遇在美丽的理工学院。
在眷侣老师的带领下,
我们在古帖里徉徜,
体味着古法、古貌、古制、古体、古意。
从王義之到王铎,
我们走进书坛圣人的生活小事,
仿佛他们就是可感可触的人一般……
我们触摸着《兰亭序》的风采和意韵,
感受着《自叙帖》连绵草势,神采动荡。
我们实践着,
点画的多变,线条的有力流畅,
章法的疏密,墨法的枯润浓淡,
愚钝如我似懂非懂也差点废寝忘食,
那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聪慧人儿更是没了午休和昼夜,持续把玩。
于是,我们发现
其实扒拉便餐的同时还可以对兰亭的故事做绮丽想像,
上下学路上的堵车奔波也幸福依然,
坐板凳也没有那么硬,那么冷,那么难。
感谢蔡老师的精心组织,
感谢眷侣老师的倾囊相传,
感谢陈校长的崇文之约,
感谢同学们的纸笔相赠,指点帮忙。
五天很长,
五天的点拔可以用一生去练习和怀想。
五天又太短,
短得只够与您遇见、擦身,
来不及记住您的名字,
甚至来不及认识您。
林徽因说,
爱上一座城,
是因为城里住着某个喜欢的人。
往后余生,
我们一定会记温州城里住着,
温柔的小董老师,
帅气的小唐老师,
他们身怀绝技、才情满满。
若说初遇是倾心,
可我更期待再遇的惊喜——再见了,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作品展示
杨雪萍
张献义
张国荣
姚文华
陈建斌
林晓微
陈雄杰
黄成杰
任宁
林杰雷
施怡君
沈荣明
倪乐蕊
陈久挺
罗兴财
陈永伟
林勇
蔡小平
郑寿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