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出真知】设计艺术系学子赴丽水遂昌写生实践

作者:朱娜妮  时间:2016.11.18  来源:设计艺术系  浏览量: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这个冬天十月里,瓯江学院设计艺术系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丽水遂昌风景写生实践。系主任刘明刚、写生实践组长许学民、黄玫玮、余晓冬、程治国、陈绍林老师,6人为带队指导老师分别负责6个班139名学生的写生指导工作。
丽水遂昌
校外实践写生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同学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让同学们从书本的图片所获得的文化传统中走出,进入壮美河山的实地艺术考察,教育同学们对中国文化从了解、接受,直至喜爱。每去一地都有目的地引导同学们注意观察当地文化演进,民俗、民间艺术和历史文化遗存。观观赏错落有序的山里建筑、收集地方民间特色形象资料,注意研究不同地域的、民居生活、家具的风格样式,为今后艺术创作积累形象素材。这一切都极大地丰富同学们文化修养和审美趣味,拓展视野和获取知识的渠道。
丽水遂昌学生作画现场
 10月29日上午7点139名学生在北校门口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了汽车,经过班长的点名确认后,汽车开始往丽水目的地进发。经过了3个半小时的车程,学生终于到达了写生基地。望向窗外,那一排排的白墙黑瓦,青砖绿树,与温州完全不同的景象,令学生又惊又喜。真是一个山明水秀、林木葱郁、空气纯净的地方。随后各班级带队老师向学生交代写生行程,学生进入做画状态。

丽水遂昌
10月30日上午学生乘车前往独山古寨,踏着清晨的露珠,披着凉意的薄雾,拎着画箱,他们在独山寻找作画场景,探访历史的遗迹。如诗如画的古宅,居民,小巷,老树,青石台阶,厚重历史感的祠堂……应有的一切写生元素,学生尽收眼底。青石板铺就的小巷子两侧飞檐翘角,青灰色的瓦砖屋顶,被岁月亲吻过的白色石灰墙,处处流露出一丝古朴雅致的氛围。

丽水遂昌
学生看得到的是满眼的美景,如何在自己的画面上表现出来这种感觉,却是学生都在思考的问题。刚开始画的时候手有些生,多揣摩,多尝试,再确定自己究竟想要的效果是什么。到了下午学生乘车回去,带队老师程老师就召集大家,简单点评了今天的画作,给大家讲了创作之中所要解决的自身的问题,注意的方面,以及搞创作的创新方法和活跃的思维方式,让大家改变了传统的风景习作写生的观念,让学生在接下来的日子更有目标性的绘画。
丽水遂昌
后几天,学生前往了红色古镇、大河村等地方。红色古镇有着共产党当时驻扎过的痕迹,充满着浓烈的历史感,大河镇山水环绕,是有名的摄影基地,那里的风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所见所闻,但是学生相信他们会深刻的印在学生的心里,画在学生的纸上组成人生中一份美好的回忆。

丽水独山写生现场
大家被美景吸引,积极的学习情绪也十分高涨,也深深的感染了随行的指导老师,大家边写生边交流,写生氛围十分浓烈。同学间互相学习和提高自学生认知,成为这次写生的一个收获点。

丽水遂昌
  丽水写生一行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视觉审美的满足于提高,同时让学生沉下心绪,调整自学生。在这写生的日子里,学生体会到风景色彩的训练是进入色彩领域的重要转折,丰富多彩的色彩变化和由色彩形成的意境情调都可以在外光景物的观察与表现中接触到。通过风景写生,可以获取各种不同,许多色彩就在学生眼中,学生要做的就是了解并掌握复杂而且有艺术表现力的色彩语言,并把它用到学生的创作中。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心境,创作出富有感染力的作品。这次写生实践,令学生对风景创作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漫无目的交作业而画的习作,与你用心表现的情绪画面,是有很大差别的。尊重自己,端正创作态度,才会让别人也认真对待你的作品。
丽水遂昌
总之,校外写生实践对培养创造型艺术人才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和意义,这也是艺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短短一周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很多,认识了许多。写生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经历,也是一种回忆。

联系地址:温州茶山高教园区景观大道1号 邮编:325035 联系电话:0577-85773391 传真:0577-85773391

版权所有 © 温州理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备案号:浙ICP备05014618号-4 浙公网安备:33030402000760号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